...... 台灣氣候水土很適合種咖啡,但成本很高,利潤不高。
南北回歸線間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,年均溫15 ~ 25℃,年均雨量 1500 ~ 2000 毫米,冬季無霜害地區,皆適合栽種阿拉比卡咖啡,而台灣中南部恰好位於咖啡地帶內,山區很適合種咖啡!
台灣咖啡的開花期約在每年雨季的三、四月左右,紅果子收成期約在每年十月底至隔年二、三月間,但近年氣溫偏高,雨季較晚,結果期稍有延遲,紅果子收成也延至十二月至隔年五月間。台灣阿拉比卡的栽種海拔,李牧師歸納為平原區中低海拔區(200~600公尺)及高海拔區(600~1200 公尺)。 台灣的緯度就種咖啡而言,算是高緯度地區,台灣山地海拔1000 公尺以上,冬季就可能結霜甚至飄雪,反而不利咖啡樹生長,因此海拔要求,不需與低偉地區比高。
〔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及《臺灣的咖啡》,蕭其來 著,海外文庫出版〕
台灣咖啡在光復後隨著日本人撤退而式微,直到九二一地震後,經由各地發展傳統產業,結合觀光休閒事業重建,才又使台灣咖啡從塵封的歷史中再度被挖掘出來,目前台灣種植最多的地區有南投中興大學的惠蓀林場,雲林古坑,嘉義的中埔.番路.竹崎.阿里山.嘉義農業試驗所,台南的東山等地,其他地區如台北的五股與淡水,東部的台東池上,中部的南投埔里與南部的台南.高雄.屏東等地也都有種植,隨著國民消費能力的提高,喝咖啡人數的增加,目前普遍興起栽種台灣咖啡的趨勢,全台灣咖啡樹的種植面積亦持續增加中。
〔引述農試所嘉義分所〕
|